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96篇
  免费   4861篇
  国内免费   7936篇
林业   9467篇
农学   18366篇
基础科学   6042篇
  8944篇
综合类   97063篇
农作物   27605篇
水产渔业   5178篇
畜牧兽医   23670篇
园艺   21805篇
植物保护   4953篇
  2024年   1122篇
  2023年   4729篇
  2022年   5320篇
  2021年   5316篇
  2020年   5574篇
  2019年   6163篇
  2018年   3553篇
  2017年   6121篇
  2016年   7329篇
  2015年   6647篇
  2014年   10705篇
  2013年   9932篇
  2012年   12697篇
  2011年   12241篇
  2010年   11275篇
  2009年   11444篇
  2008年   11723篇
  2007年   9942篇
  2006年   9630篇
  2005年   9755篇
  2004年   9333篇
  2003年   8429篇
  2002年   5624篇
  2001年   5935篇
  2000年   4932篇
  1999年   3048篇
  1998年   2784篇
  1997年   2750篇
  1996年   2418篇
  1995年   2578篇
  1994年   2417篇
  1993年   2199篇
  1992年   1932篇
  1991年   1772篇
  1990年   1468篇
  1989年   1571篇
  1988年   469篇
  1987年   404篇
  1986年   244篇
  1985年   228篇
  1984年   191篇
  1983年   180篇
  1982年   129篇
  1981年   107篇
  1980年   94篇
  1979年   60篇
  1975年   46篇
  1974年   57篇
  1965年   69篇
  1957年   18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41.
针对本地夏秋季叶菜生产品种单一的情况,对12个速生青菜引进品种进行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比较试验,筛选耐热、抗病且品质较佳的品种。结果表明,夏青青、夏抗、苏冠703、黑冰等几个品种表现优良,适合本地区夏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42.
茶毫氨基酸组成及矿质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茶白毫的多少及隐显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明确茶毫中的化学组成,以富含茶毫的碧螺春、滇红、白毫银针及白牡丹4个茶样为研究对象,将茶毫与茶身进行分离,利用碳氮元素分析仪对其总碳、总氮及碳氮比进行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用来测定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茶毫中的C、N含量分别为2.96%~4.74%和42.87%~45.58%,其中N含量显著低于茶身(P0.01),C含量差异不显著,C/N茶毫显著高于茶身;茶毫中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0.78%~12.46%和20.78~34.65 mg·g~(-1),其中水解氨基酸主要组分及总量均显著低于茶身(P0.01),游离氨基酸总量低于茶身(P0.05),而茶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游离氨基酸组分差异不显著,茶毫中茶氨酸所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显著高于茶身(P0.05);茶毫中的矿质元素普遍低于茶身,其中P、S含量极显著低于茶身(P0.01),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茶毫中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并不比茶身高,但品质成分组成比例的差异赋予了富含茶毫茶叶特有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43.
结合茶叶企业经营状况,可以看到其中缺乏诸多经营元素,无论是市场化的经营理念,还是整个茶叶企业自身的完善度等等,其都很难满足当前茶叶贸易活动开展的具体需要。本文拟从当前茶叶企业翻译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茶叶企业翻译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作用,结合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相关特点,从而探究茶叶企业走出去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44.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效氮肥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用量大、损失途径多、损失量高等特点,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相较而言缓控释氮肥养分释放缓慢,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应用于水稻也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产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从稻田氮素损失、氮素吸收利用到产量形成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缓控释氮肥对稻田氮素损失、水稻氮素利用、器官生长、群体变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水稻上施用缓控释氮肥产生不同效应的原因,阐述了缓控释氮肥在水稻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5.
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中氮、钾最佳浓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理的氮、钾养分供给是提高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滴灌营养液中不同的氮、钾养分供给水平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优化基质栽培番茄的营养液配方,确定最佳的氮、钾养分浓度,实现养分供给的精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沙∶珍珠岩比例为1∶2配置栽培基质,用于温室中番茄栽培,以番茄‘A20’为试材,进行了水培试验。采用2因素 (氮、钾) 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滴灌营养液中氮浓度的基础值为244 mg/L,试验设计步长为120 mg/L;钾浓度的基础值为313 mg/L,试验设计步长为150 mg/L。调查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结果】随着滴管液中氮浓度从74 mg/L增加到414 mg/L,番茄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番茄红素含量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营养液中钾浓度从101 mg/L增加到525 mg/L,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持续增加,番茄产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番茄红素含量均先增后减。此外,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素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钾素是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氮、钾互作显著影响番茄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充足的钾营养供给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利于产量提高;适量的氮素供应有利于钾素的吸收与利用,促进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8种配施方案下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营养液中氮、钾浓度分别为N 378 mg/L、K 391 mg/L时为最优配方方案,且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结论】在沙子和珍珠岩1∶2 (v∶v) 为基质的番茄无土栽培条件下,滴灌营养液中氮、钾浓度分别为N 378 mg/L和K 391 mg/L时,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该方案可在生产实践中为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精确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养殖模式中的结构优化,对不同胭脂鱼混养模式的产量与综合效益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了5个模式,分别为胭脂鱼单养(M_1)、胭脂鱼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混养(放养密度:P_1为2∶1、P_2为1∶1、P_3为1∶2)、胭脂鱼、黄颡鱼和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混养(放养密度:P4为1∶1∶0.6)。结果显示:与M_1养殖模式相比,P_1、P_2和P_3养殖模式下的胭脂鱼平均重量、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降低(P0.05)。各模式下总产量为179.39~226.21 g·m~(-2),其中M_1模式最低,P4模式最高。饲料系数为1.34~1.67,其中M_1模式最高,P4模式最低。各模式之间水体温度、溶氧和亚硝酸盐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N、P浓度以M_1模式下最低,P4模式下最高。各模式的N、P利用率分别为20.51%~24.20%和12.54%~15.37%,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在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方面,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将胭脂鱼与黄颡鱼和长吻鮠混养,可以提高产量、NP利用率、池塘养殖经济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7.
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土家族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随着民族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更加关注土家族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等问题,土家本土茶叶经济发展,是土家族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土家族民间造物观是土家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茶叶包装设计与土家民间造物观相融合,是构建土家族茶叶品牌,提升土家族茶叶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几点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8.
传统元素运用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能帮助我们在茶文化中获得新的启示和认知,茶叶包装设计中的隐喻渗透着茶客的认知、感情和想象。近来关于民族元素与茶叶包装设计结合的研究越来越多,已经白热化。国内很多包装设计师对于视觉艺术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都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与贡献。  相似文献   
49.
文章旨在做好茶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通过分析了茶文化旅游经济和体验经济之间的关系,认为体验经济时代不仅仅有着经济高弹性和感觉持久性特征,同时也有着较强的互动参与性。基于茶体验旅游经济发展不仅仅有着健身体验和文化体验的优势,同时也有着审美体验和休闲体验的各种优势。而茶体验旅游经济的发展,就要体现出茶文化旅游体验主题的鲜明性,做好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不断丰富茶文化体验内涵,积极的创建茶文化旅游体验氛围,进一步的提升茶文化体验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大茶文化体验旅游宣传模式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0.
道教与茶文化的渊源关系最为久远而深刻。唐宋时代,道教在闽地盛行,著名道士常相往来于闽。道家把茶奉为仙饮,这对闽台的饮茶、祭祀等各项风俗影响巨大。本文以文献研究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式,对福建茶文化、茶种资源、历史遗产、习俗、祭祀等与道教的关系进行梳理,以期更深刻地理解福建茶文化的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